春季开学,注意预防这五种传染病......
目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已陆续返校。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专家提醒,学校及托幼机构要谨防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聚集性疫情发生,同时还需重视手足口病及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
流感:目前许多地方仍处于流感高发期,流感毒株以甲型为主,传染性强,传播速度迅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得病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部分儿童、孕妇、老年人和体弱者得病后易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活动,提高抗病能力;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佩戴口罩。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工作,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辖区疾控中心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水痘:有疫情监测数据显示,部分地方2月份之后水痘发病数将呈上升趋势。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它的临床特点是同时出现全身性丘疹、水疱及结痂。水痘传染性强,可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疱疹液传播,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要是观察到孩子出现了低烧、浑身不舒服,同时出现皮疹、水泡,那就要怀疑孩子是不是感染上水痘。
预防措施:首先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不能继续上学或者上班;患者家中或者所在学校班级、寝室等场所应保持空气流通;患者衣物、被子、用具等做好消毒、晾晒等;预防水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及时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可以主动帮助机体产生对水痘疾病的免疫力。水痘疫苗的接种地点在居住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具体可以咨询辖区疾控中心。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5~9岁儿童高发。流腮临床表现多样,其主要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流腮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7至10天消退。
预防措施:除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外,流腮患者应及时进行隔离,隔离期自发病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或不少于病后2周。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托幼单位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可通过食用污染的水和食物、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易在养老院、餐馆、学校、幼托机构等相对密闭的场所暴发。诺如病毒胃肠炎起病急,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一般持续1到3天自愈,患后注意多饮水和多吃清淡食物。儿童患者主要以呕吐为主,成人主要以腹泻和呕吐为主。
预防措施: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人,立刻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3天才可以返校;同时,还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防止疾病通过食物和水传播。日常生活中多喝开水,不吃生和半生的食物,尤其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勤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